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

《印出新世界》~3D列印新革命,擁有上帝自造萬物的能力!

3D列印這個名詞近幾年很夯,在全球各地也掀起了「自造者運動」,讓一般人也能列印自行設計的客製化產品。

其實3D列印並非新技術,它早已存在製造機加工工廠十多年,3D列印與傳統模具製造不同,3D列印是透過層層堆積形成實體物品的方法,因此3D列印技術可稱為「增材製造」。舉凡球鞋、牙齒、人工義肢、食物、下額骨、人造心臟瓣膜等,都可以透過3D列印打造出來。
在 《印出新世界》 一書中,可以看到3D列印製造出各種「產品」的照片,例如:鈦合金客製化的人造關節、具時尚設計風格的義肢、放入細胞球體列印出活體軟骨……等。除了在人體應用之外,還能「列印」食物。一台還在實驗階段的食品印表機「Cornucopia」,能幫顧客「列印」巧克力。擁有一台3D印表機,好像具有上帝的能力,能造萬物!
3D列印這麼神,會為人類工作、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鏈帶來什麼樣的衝擊?書中提到:「過去大規模生產的基礎是規模經濟,因此需要集中化生產的程序,但是我們處在一個龐大、互聯、分散的網路時代裡,3D列印是雲端製造期待已久的催化劑。全球供應鏈將會因3D列印將帶來更多靈活又獨立的小製造商,他們能夠對市場變化、庫存管控進行即時的調整,減少新產品進入市場前的風險與成本。」書中形容3D列印讓自造者、消費者、小公司變成「揹著工廠的螞蟻」,他們各自單獨自主、但互聯。
本書也點出3D列印的風險與危機。例如,Thingiverse.com網站在2012年曾透過用戶上傳的設計檔,以3D列印技術打造來福槍枝、格拉斯哥大學的實驗室透過3D列印創造一個小型化工廠。
當人人皆可自造萬物時,列印特製藥品、毒品、武器成為可能的事。這其中含藏的隱憂是,3D列印出來的武器和新化學品落入犯罪份子手中、黑市充滿著無管制、生物技術列印出來的人體器官,但是這些「3D列印」產品的品質是否良好?對消費者是否具有安全保障?都是發展3D列印需要犛清與界定的層面。
此外,3D列印的主要材料都是塑膠,但是塑膠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,因此,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索爾海實驗室就成功研究再生環保的3D列印材料,例如利用可回收牛奶盒製成一艘可承載150磅的3D列印船,讓自造列印更具環保概念。
3D列印是「生產權力民主化」的象徵,作者指出,「經濟發達的國家不能再依賴透過大規模生產產生利潤的經濟模式,3D列印將幫助企業創建新模式,開拓未來經濟中能獲利的職業。」在創新時代下,大膽擁抱新穎的列印技術,讓這股創新的力量改變我們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